手机扫一扫
服务热线:09:00 - 22:00
0991-4852811
+86 18999918652
+86 18690883175
新疆游首页 跟团游 自驾游 拼车游 团队游 户外徒步 会议接待 热门 喀纳斯 伊犁 库车 天山天池 吐鲁番 那拉提 禾木 喀什 沙雅 魔鬼城 独库公路 可可托海 鄯善 赛里木湖 库尔德宁 喀拉峻
国内游首页 海南 云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四川 湖南 广深珠 北京 陕西 西藏 甘肃 湖北 山东 贵州 重庆 青海 东北 内蒙古 浙江 江苏 安徽 上海 天津 河北 山西 河南
出境游首页 巴厘岛 泰国 马尔代夫 香港 澳门 台湾 日本 韩国 越南 斯里兰卡 新加坡 塞班 迪拜 哈萨克斯坦 埃及 土耳其 澳新 俄罗斯 欧洲 美国 加拿大
老年团 亲子游 夏令营 丝绸之路
个人定制 企业定制
轿车型 商务型 SUV型 巴士型 越野型 电动型
乌鲁木齐 昌吉 阿勒泰 石河子 伊犁 吐鲁番 克拉玛依 哈密 阿图什 和田 喀什 阿克苏 塔城 博乐 库尔勒
乌鲁木齐酒店 昌吉酒店 石河子酒店 克拉玛依酒店 伊犁酒店 阿勒泰酒店 吐鲁番酒店 库尔勒酒店 哈密酒店 塔城酒店 阿克苏酒店 库车酒店 和田酒店 喀什酒店
游记 美食 购物
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是新疆所保存最为壮观的烽燧之一,它坐落在库车以北的盐水沟东侧,距县城13公里,维吾尔语中的“克孜尔尕哈”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
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是新疆所保存最为壮观的烽燧之一,它坐落在库车以北的盐水沟东侧,距县城13公里,维吾尔语中的“克孜尔尕哈”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
克孜尔尕哈烽火台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即西域都护府移设乌垒之后,是汉代的军事设施。早在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已派遣士兵,进驻龟兹,进行屯垦戍边,把龟兹划入朝廷版图之内。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北的策大雅),龟兹已经实际上处于中原王朝行政管辖范围之中。西汉中央政府为保护商业上和军事上的道路畅通,曾在丝绸之路上设置了许多烽火台,其遗址在天山南麓焉耆通往库车的道路上发现不少,克孜尕哈烽火台是保存得较好的一个。
烽燧平面呈长方形,下粗上细,由基底向上逐渐缩收呈梯形,残高尚有16米。烽燧主体系夯土所筑,夯层厚约15厘米,东西底长6米,南北宽4.5米。烽燧上部以木柱为骨架,每层间距约1米,顶系土坯垒砌。上建望楼,木栅残迹尚存。由于长期风化,端部区呈凹陷状,形成一大槽。烽燧北侧尚有坍塌的废墟,系古建筑物的遗迹,原本可由此登临烽燧之顶。
孜尔尕哈烽火台位于库车县城西北,是目前古丝绸之路中道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烽火台遗址,高15米,东西长6米,南北宽4.5米,上端瞭望楼有木栅残迹。维吾尔语中的“克孜尔尕哈”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
以红柳、芦苇相间的夯土建筑,如果没有当地十分干旱的气候特征,要完整地保存2100年左右历史的夯土古迹是很困难的。2001年克孜尔尕哈烽火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称它“始建于汉武帝时代,沿用至魏晋。它东连轮台拉依苏烽火台(西域都护府境内),孔雀河烽燧群和楼兰烽火台,远至敦煌玉门关、阳关,最终通达长安城。”这座烽火台是汉朝军事通讯设施之一,它曾经维护着西域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象征。2000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抖音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是新疆所保存最为壮观的烽燧之一,它坐落在库车以北的盐水沟东侧,距县城13公里,维吾尔语中的“克孜尔尕哈”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
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是新疆所保存最为壮观的烽燧之一,它坐落在库车以北的盐水沟东侧,距县城13公里,维吾尔语中的“克孜尔尕哈”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
克孜尔尕哈烽火台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即西域都护府移设乌垒之后,是汉代的军事设施。早在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已派遣士兵,进驻龟兹,进行屯垦戍边,把龟兹划入朝廷版图之内。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北的策大雅),龟兹已经实际上处于中原王朝行政管辖范围之中。西汉中央政府为保护商业上和军事上的道路畅通,曾在丝绸之路上设置了许多烽火台,其遗址在天山南麓焉耆通往库车的道路上发现不少,克孜尕哈烽火台是保存得较好的一个。
烽燧平面呈长方形,下粗上细,由基底向上逐渐缩收呈梯形,残高尚有16米。烽燧主体系夯土所筑,夯层厚约15厘米,东西底长6米,南北宽4.5米。烽燧上部以木柱为骨架,每层间距约1米,顶系土坯垒砌。上建望楼,木栅残迹尚存。由于长期风化,端部区呈凹陷状,形成一大槽。烽燧北侧尚有坍塌的废墟,系古建筑物的遗迹,原本可由此登临烽燧之顶。
孜尔尕哈烽火台位于库车县城西北,是目前古丝绸之路中道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烽火台遗址,高15米,东西长6米,南北宽4.5米,上端瞭望楼有木栅残迹。维吾尔语中的“克孜尔尕哈”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
以红柳、芦苇相间的夯土建筑,如果没有当地十分干旱的气候特征,要完整地保存2100年左右历史的夯土古迹是很困难的。2001年克孜尔尕哈烽火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称它“始建于汉武帝时代,沿用至魏晋。它东连轮台拉依苏烽火台(西域都护府境内),孔雀河烽燧群和楼兰烽火台,远至敦煌玉门关、阳关,最终通达长安城。”这座烽火台是汉朝军事通讯设施之一,它曾经维护着西域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象征。2000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